[软件][研究][编程] MPHI v1.0: Sectional Moment Curvature Analysis Program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软件]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这是一个截面弯矩-曲率分析程序,这个程序是2015年写的,那时候我还在学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期末作业,最近又被网友提醒,让我要把软件放上来,不然就撤销。好吧,于是我翻了旧电脑的资料,重新找到程序并打包整理上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程序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提供截面弯曲-曲率分析的整个加载动画,非常酷炫。 This is a section bending moment curvature analysis program, which was written in 2015, when I was still in …

[编程][软件] PDDVA: Parameter design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PDDVA: 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软件]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     微信公众号 ( Wechat Subscription) 欢迎关注 “结构之旅” 微信公众号

[结构][抗风][抗震] 结构风致响应和地震响应的差异!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       [01]. [Tool] SPECTR – A program for Response Spectra Analysis [反应谱计算程序] [02]. [程序][Tool]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强震记录选取] [03]. [程序][软件]Ground Motion Library [强震记录管理] [04].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generator [人工模拟地震动] [05]. ATC-63 …

[结构][抗风][工程] 以一个具体风洞试验数据看超高层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效应!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       [01]. [Tool] SPECTR – A program for Response Spectra Analysis [反应谱计算程序] [02]. [程序][Tool]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强震记录选取] [03]. [程序][软件]Ground Motion Library [强震记录管理] [04].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generator [人工模拟地震动] [05]. ATC-63 …

[规范][网壳][笔记] 弹性全过程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吗?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如题,弹性全过程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因为如果看构件应力比,应力比肯定是不满足要求的。这是小伙伴看了前几天分享的 [工程][案例][资料] 某商业中庭钢网壳天窗设计及计算分析[Design and calculation analysis of steel latticed shell skylight in a commercial atrium]  后问的问题,也就是在对比这个4.2的时候,是否需要考虑构件的应力比。问题原自《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的4.3节 网壳的稳定性计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如果采用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网壳稳定安全系数,不需要考虑构件应力比,只要安全系数大于4.2就可以。 我们先看看《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条文和条文说明。 规范条文 条文说明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 (1)规范规定了两种网壳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方法1:弹塑性全过程分析,也就是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此时安全系数K要求是2.0。 方法2::弹性全过程分析,也就是只考虑几何非线性,但材料假定为弹性,此时安全系数K要求是4.2。 理论上,方法1才是准确的,方法2是方法1的一个简化或近似,复杂网壳结构应采用方法1。而 4.2/2.0实际上考虑的就是弹塑性和弹性假定下极限承载力的经验比。相当于用简化的方法2,将安全系数K放大为4.2,实际反推的是弹塑性情况下也即方法1计算的承载力K为2,方法2本身是一个简化,用方法2再去看应力比就没意义了。 (2)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用方法2,还要求应力比满足要求,那相当于要求在4.2倍荷载下,结构构件依然保持弹性,这个和规范要求的结构在弹塑性情况下K=2就矛盾了。 …

[规范][笔记] 钢雨棚风荷载的取值计算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以下内容摘自设计图集《钢雨棚 (—)》07SG528-1,做个笔记。 5 雨篷的荷载及荷载组合 5.1 荷载 5.1.1 雨篷永久荷载标准值取0.8kN/m(不包括受力件自重),计算风吸力时雨篷附加永久荷载标准值取0.3KN/m 5.12 雨活荷载标准值取0.5KN/m 5.1.3雨篷雪荷载: 基本雪压为0.4KN/m、0.7kN/m(雪荷载标准值:Sk=μrS0, μr=2)在可能产生特大雪荷载的地区,应由设计人员复核后选用。 5.1.4 雨篷风荷载: 基本风压: 0.55kN/m,075kN/m; 风荷载标准值按围护结构计算。在可能产生特大风荷载的地区,应由设计人员复核后选用风荷载标准值: Wk=βgzμsμzω0, βgz=1.0 , μs(负风)=-2.0,μs(正风)=1.0,μz=1.14。 PS. 由以上可以看到,对于这类结构,风荷载标准值按维护结构计算,同时风压一般取风吸的0.5倍。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

[土力学][软件] SoilStress_PL: Stresses in Soil, Boussinesq Theory [集中力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Boussinesq解]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 Icon ) 程序介绍 ( Introduction) 这是一款 土力学(Soil Mechanics) 相关的编程作品,由团队成员 吴金诚(WJC)  负责编制。 原理介绍: 地基附加应力是地基产生变形、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计算地基变形,需先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Boussinesq J 提出了在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表面上作用有竖直集中力时,在弹性体内任意点M引起的的附加应力以及位移解析解。解析如下: 程序功能: (1)查询任一点M附加应力以及位移 (2)绘制在r=ro处,应力或位移变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3)绘制在深度为D0处,应力或位移变量随r的变化曲线 (4)绘制应力或位移变量在D(深度)-r(半径)云图 (5)输出绘图数据,并生成xlsx文件 (6)保存绘图图像 程序界面 ( Program Screenshot) 使用案例( Examples) 选取某教材中若干任意点,并用SoilStress_PL计算任意点z向附加应力 相关内容(Related …

[程序][Web开发] GB_SPECT_Web: 国标反应谱计算工具 网络版 [Chinese Design Code Response Spectrum Curve Generator —— Online version]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Icon ) 程序介绍 ( Introduction) GB_SPECT_Web 是一个网页版的绘制反应谱的程序,是这两天练习Web开发编写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 程序的功能是生成抗规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曲线,并可保存为EXCEL数据表。 程序的地址是:http://www.jdcui.com/GBSPECT/ 使用者可以在 浏览器(Chrome、Edge、Firefox 等)中输入上述地址,即可直接使用,运行效果如下: Chrome浏览器的显示效果: Firefox 浏览器的显示效果: 这个程序是改编至原来的 windows桌面版程序 GB_SPECT,原先的GB_SPECT经历了两个版本的更新,下载地址如下: GB-SPECT V2014: [下载][软件][规范]GB-SPECT V2014: Chinese Code’s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中国规范反应谱生成程序] GB-SPECT …

[规范][设计][笔记]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相关的规范条文 [Relevant code provisions on wi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 limit at the top of structure]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相关规范条文总结。 一 、规范条文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条文3.7.6 (2)广东省高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条文3.7.6 3.7.6条文 3.7.6条文说明 (3)深圳市高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4)2015版高钢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5)1998版高钢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条文5.5.1条的第三条 二  顶点风振加速度计算公式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中的5.5.1条的第四条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的附录 J 三 、小结 (1)规范控制的顶点风振加速度通常指的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或专门风洞试验确定的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 (2)混凝土结构相关规范给出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0.15m/s2,办公、旅馆0.25m/s2。 (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给出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为:住宅、公寓0.20m/s2,办公、旅馆0.28m/s2。钢结构对应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比混凝土结构大,按道理风振加速度限值应该与结构类型无关,可能规范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一个综合的设计控制手段。 …

[美标][程序][AISC360] HSS_TSFA: HSS Subject to Combined Torsion, Shear, Flexure and Axial Force [箱型截面弯-剪-扭-轴力耦合验算]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更新……         相关内容(Related Topics) [01] [Tool][软件][Update] PPPSP V2020: Pushover Performance Point Solution Program [Pushover 分析性能点求解程序][Based on FEMA 440] [02] [工具][结构分析][编程][Abaqus] Pushover Performance Point Solution Program [Pushover …

[结构][规范][笔记] 《高规》性能设计中的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剪截面公式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记录一下笔记,《高规》JGJ3-2010 3.11节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中,给出了第4性能水准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受剪截面验算公式(3.11.3-5),公式中Aa为剪力墙端部暗柱中型钢的截面面积。 那到底Aa是一端的截面面积还是两端截面面积总和呢?第4章没有给出。 虽然第4章没有给出,但是《高规》第11章“混合结构设计”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公式(11.4.12-5)中可以大概看出,公式(3.11.3-5)中的Aa按道理应该是剪力墙一端所配型钢的截面面积。 我们再看看《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中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收件截面公式,可发现形式上与《高规》第11章(11.4.12-5)比较类似,对应的面积Aa1也是剪力墙一端所配型钢的截面面积,但在计算混凝土承担的剪力Vcw时,相关系数不同,比如组合结构规范的Vcw公式中,系数是0.32,且不用考虑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可见,不同规范公式有差异,同一本规范公式也有所不同。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结构设计][动力学] YJK中CQC振型组合地震力的复核 [05] [结构设计][楼梯] 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笔记 [0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

[YJK][盈建科][笔记]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稳定应力超限?(矩形钢管规程?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笔记,遇到个小问题,来不及细致总结,先记录下来。YJK计算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提示稳定应力超限。 由图可见,具体执行的是2004年出版的规程《CECS159: 2004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比较旧,相应条文如下: 再查看2016年出版的组合结构设计规程《JGJ 138-2016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规范,没有相关规定。 从两个规范的相关公式也可大概看出,《CECS159: 2004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公式是按钢结构那一套编制,《JGJ 138-2016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相关公式则是按混凝土结构这一套走,编制思路上还是有差别的。 经测试,YJK4.3及以前的版本中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不能选规范,5.1版本就可以选2016组合规范了。改为按组合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后便不再报稳定问题。(PS. 来不及仔细思考,先记录下来。) 设计佬真头大,规范实在太多,相互还一定协调。 😯 😡 相关话题 ( Related Topics) [01]. [Tool] YJK(盈建科)桩荷载统计工具 [02]. YJK转PKPM出现“访问XX.jws发生未知错误”的解决办法 [03]. YJK(盈建科)的三处材料定义 [04]. YJK(盈建科)截面建模工具-快速导入 [05]. YJK1.7人工波功能测试 [06]. YJK地震波反应谱分析与地震波选取 …

[软件][案例] SPECT_ASCE Manual and Example: ASCE 7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Curve [SPECT_ASCE手册及案例: 美标ASCE 7设计反应谱参数确定]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SPECT_ASCE程序的使用手册及案例,由团队成员 吴金诚(WJC) 整理,SPECT_ASCE程序更多信息可查看这个连接:[笔记][美标][软件] SPECT_ASCE: A Tool to Generate Design Response Spectral Curve for ASCE 7-16 [ASCE 7-16 美标设计反应谱曲线生成器]  01 界面功能介绍 ( Main page introduction) 02 新增反应谱 ( Add new …

[软件][抗震][动力学] RSMDOF: A Tool for Mode Super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of Shear-Type MDOF System [RSMDOF: 多自由度剪切层模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工具]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马上更新……(ps. 2018年12月写下的题目,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Tool] SPECTR – A program for Response Spectra Analysis [反应谱计算程序] [02]. [程序][Tool]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强震记录选取] [03]. [程序][软件]Ground Motion Library [强震记录管理] [04]. Artificial ground …

[编程][软件][下载][超限] 2ftkTension: 中震墙肢拉应力(2ftk)验算——附加钢骨含钢率计算工具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1)软件用于中震墙肢2ftk拉应力验算,关于墙肢的拉应力验算,来源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的第四章第十二条(四)款,规范原文如下: 第十二条  关于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四) 确定所需的延性构造等级。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上述规范条文对应的具体公式是: 上式中  Ac,As 、分别为混凝土、型钢和(或)钢板的截面面积; Ec、Es 分别为混凝土、型钢和(或)钢板的弹性模量;Nt就是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的墙肢轴拉力。 关于这个条文的进一步解释,可参考 肖从真 大师 的公众号文章《 超限审查要求的墙肢拉应力验算你做对了吗?》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到,拉应力比与附加钢骨含钢率是有内在的对应关系的。 (2)软件可以根据墙肢的中震应力比,根据上述规定,反算需要附加的钢骨含钢率,也可以反算出需要附加的钢板厚度。 软件中的符号: σt:中震拉应力 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ps:附加的钢骨含钢率 …

[软件][组合结构][下载] BoltShear: Shear Bearing of Pin Bolted Members [栓钉抗剪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工具]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计算栓钉抗剪承载能力。参考规范 GB JGJ 138-2016 程序界面 ( Program Interface ) 下载 ( Download ) (  如果需要这个软件,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评论,软件会发送到您的评论邮箱,敬请尊重劳动成果 !!)   相关软件资料 ( Related Programs) [01] [下载][软件] RC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Maximum Number of Beam Longitudinal …

[笔记][规范][钢结构] 美国规范中的ASD及LRFD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ASD:allowable stress design 容许应力设计法 LRFD: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荷载及抗力系数设计法 美国钢结构规范中的两种设计方法及两种荷载组合方法。 其中ASD是容许应力设计,设计思路可以简单理解为,考虑一个安全系数,使得设计的 实际应力需求< 材料强度/ 安全系数,通过一个安全系数来确定结构的可靠度。LRFD应该是类似目前我们国内使用的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就是将荷载效应及结构的抗力均看做随机变量,以结构失效概率确定结构的可靠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是通过分项系数乘以标准值的方式,获得荷载效应及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并进行对比。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

[笔记][设计][规范] 排架结构的位移角限值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随后整理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非抗震设计情况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达多大? [04] [结构设计][动力学] YJK中CQC振型组合地震力的复核 [05] [结构设计][楼梯] 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笔记 [06] [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结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的另一种理解 [07]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整体倾覆力矩及抗倾覆力矩的计算——以YJK为例 [08] [YJK][结构设计] …

[结构][设计][规范] 广东省标高规及国标高规关于“嵌固端”规定的异同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广东省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 条文 5.3.7 结构计算时,嵌固端宜设于基础面或地下室底板面,也可设于地下室楼盖或顶板面。当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首层侧向刚度的2倍。当计算地下室的层侧向刚度时,可用壳元或其它合适的单元模拟地下室外墙,并可考虑土侧向约束的影响。 条文说明 计算模型中嵌固端的物理意义是水平位移和转角均为零。基础底板面或地下室底板面的约束条件较为接近计算假定。计算时可用土弹簧模拟地下室外侧土约束的影响,土弹簧刚度的选取宜与地室外岩土的工程性质匹配。当计算嵌固端设于地下室底板面时,基础底板以上各层地下室楼盖可不统计扭转位移比、受剪承载力比、刚度比等计算指标,是否属多塔结构由地面以上的结构构成判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时,如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首层的2倍,可近似满足水平位移的约束 条件,但转角不为零。当地下室顶板采用带托板的无梁楼盖,板厚取较小柱距的1/25和300mm的较大值,设置了宽度不小于柱宽的配筋加强带(暗梁),且满足地下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首层的2倍时,可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计算结构的侧向刚度时,宜同时考虑结构的剪切和弯曲刚度。当地下室顶板整体刚度大、采用梁板结构且板厚不小于150mm,或采用无梁楼盖且板厚不小于300mm时,可按整个地下室的实际结构计算侧向刚度。当地下室顶板以上有多栋塔楼时,地下一层的侧向 刚度应不小于所有塔楼首层侧移刚度的两倍,方能以地下室顶板作为计算嵌固端。   国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 5.3.7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条文说明 5.3.7 本条给出作为结构分析模型嵌固部位的刚度要求。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以外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相关部位”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 从以上对比可见,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于刚度较大的楼盖,省标计算侧向刚度比时可按整个地下室的实际结构进行计算,而国标是要求“相关部位”。 相关博文( Related Topics) [01] [工具][软件][规范]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工具 [02] [结构力学][结构设计] 两端固支梁弯矩为0点距端部的距离 [03] …

[结构][设计] 柱对筏板冲切算不过,又不能加厚筏板,怎么办?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来自小伙伴 吴金诚 的分享 0 钢筋对筏板抗冲切承载力的贡献 前阵子做的一个项目,遇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项目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在基础验算的时候,发现塔楼范围内有个别柱下的冲切算不过。我们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厚塔楼范围内的筏板厚度;二是在柱下局部加厚,做成柱墩。但是业主觉得上述第一种方法增加成本比较多,第二种施工又不是很方便。因此,我们只能“另谋出路”。 其实,目前常用结构常用分析软件在进行冲切计算时,均只考虑混凝土对抗冲切承载力的贡献,不考虑钢筋的贡献。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统称“《混规》”)6.5.3给我们提出考虑钢筋时的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而我们的项目最终也是通过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方法解决局部抗冲切不满足的问题。下面以一个配置抗冲切钢筋的算例,介绍一下抗冲切钢筋的计算过程以及节点大样。 1.筏板抗冲切箍筋布置方式 我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抗冲切箍筋的布置方式。 (1)根据《混规》9.1.11,我们设计了以下抗冲切钢筋的布置方式,抗冲切钢筋布置大样如图1所示,相关平面图图例说明如图2所示。 其中①号筋为抗冲切箍筋,计算时仅考虑冲切面以内的抗冲切钢筋对抗冲切承载力的贡献; ②号钢筋为架立筋。下述抗冲切钢筋的验算依据此类布置方式。 图1 抗冲切钢筋布置大样一 图2 抗冲切箍筋平面图图例说明 (2)第一种抗冲切钢筋的布置方法虽然有规范的依据,但在施工上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我们提出了第二种布置方法,详图3。此种布置方法是在筏板底部与顶部通常筋之间布置抗冲切拉筋,布置范围为冲切面以内。抗冲切拉筋的计算原理与抗冲切箍筋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图3 抗冲切钢筋布置大样二 2.计算条件 (a)Z1范围底板平面图 (b)Z1冲切验算结果 图4  Z1抗冲切计算结果与抗冲切箍筋布置 由图4可知,未配置抗冲切箍筋时,Z1冲切系数为0.88,小于1,不能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因此配置抗冲切箍筋C18@150。下面对进行验算配置抗冲切箍筋后的柱下筏板冲切承载力进行验算,以下为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均可从盈建科柱冲切计算书中读取): ft = 1.57N/mm2;h0 = …

[下载][编程][结构][设计] PELL: 隔墙线荷载/面荷载计算工具 (Partitions Equivalent Line Load)

坚持实干、坚持实践、坚持积累、坚持思考,坚持创新。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隔墙线荷载计算、隔墙面荷载计算。 Partition wall line load calculation, partition wall area load calculation 程序界面 ( Program Interface )     下载 ( Download ) (  软件是免费的,如果需要这个软件,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评论,软件会发送到您的评论邮箱,敬请尊重劳动成果 !!)   …

[下载][软件][结构设计] BeamWebRebarNum: RC梁的构造腰筋计算工具 [Calculation tool of waist reinforcement for RC beam]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之前写的小工具,整理分享给大家。 程序图标 (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根据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计算钢筋混凝土梁的构造腰筋。 规范条文: 6.3.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截面腹板的高度hw: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此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6.3.1条的规定取用。 程序界面 ( Program Interface ) 下载 ( Download ) (  如果需要这个软件,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评论,软件会发送到您的评论邮箱,敬请尊重劳动成果 !!)   (大家注意评论邮箱要填写正确,后台自动发送软件,如果邮箱填写错误,会发送不到。) 相关软件资料 ( …

[下载][软件] BeamRebarNum: RC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Maximum Number of Beam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Bars]

[Software][软件]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根据混凝土规范GB 50010-2010计算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A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number of beam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bars based on Chinese concrete design code GB 50010-2010.

[结构][软件] TLDPC: 调谐液体阻尼器参数计算器 [TLDPC: Tuned Liquid Damper (TLD) Parameter Calculator]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程序图标(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最近在研究风振控制,研究了一下调谐液体阻尼器TLD,过程中涉及到TLD计算分析参数的取值问题,学习了许多文献,根据美国规范 ACI 350.3-06 Seismic Design of Liquid-Containing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Commentary及印度规范IS 1893 PART 2 做了这个TLD参数计算软件。该软件主要用于计算TLD的设计参数及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 Recently, I studied wind vibration control and …

[下载][软件]GB-SPECT V2021: 中国规范反应谱生成程序 [Chinese Code’s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有网友问可否更新一下这个程序:[下载][软件][规范]GB-SPECT: Chinese Code’s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中国规范反应谱生成程序],在原来程序基础上增加《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GB/T 51408-2021 的反应谱。这是个很简单小程序,2013年写的,那时候刚学编程不久,主要是练习编程用。既然网友提到,趁着中秋假期,把程序翻出来更新一下,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程序图标( Program Icon ) 程序介绍 ( Program Introduction): 该程序用于生成中国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包括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和、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和 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程序可以输出反应谱曲线的文本文件和图片。 This program is used f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