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给我留言。
实干、实践、积累、思考、创新! Tag: 结构工程博士 结构工程师 伪程序员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性能设计 弹塑性 编程 软件开发 有限元 超高层 超限设计
[01]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选波) 服务
[02] 书:《PERFORM-3D原理与实例》
[03] 书:《有限单元法-编程与软件应用》
[04] 书:《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编程与软件应用》
[05] 博士论文:《RC梁、柱及剪力墙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研究与试验验证》(Ph.D. Paper)
[06] Software Notes [软件笔记汇总]
[07] 土木工程试验数据处理软件汇总(New!!!)
[08] 自编程序 [Software Box](New!!!)
[09] 手绘大样 [Detail Drawing](New!!!)
崔博士您好!能否分享一份Kent-park本构的资料,万分感谢!
请问OpenSEES中Truss单元和disp beamcolumn单元如何有效连接呢,是不能连接吗?每次尝试了无数次,就无法连接成功,无法分析,求大佬指点一下
为何不能连接?
请问超高层结构的自振频率如何确定?
地震时实际观测到,90米高楼顶的水平加速度是地面的7倍, 动力放大系数应该是2.5. 请问怎么理解?
崔博您好,最近在做一个超高层施工模拟分析,结构是外钢管混凝土柱+内核心筒,高度200m,在YJK中默认的施工模拟变形,核心筒变形18mm,外钢管混凝土柱40mm;但是在midas中,核心筒变形16mm,外钢管混凝土柱65mm。两个计算结果变形曲线都是鱼腹式,核心筒变形都不大,核心问题是钢管混凝土柱在midas中分析变形偏大。请问midas做施工模拟,钢管混凝土柱是不是必须要采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会更合适。
如果只是考虑施工顺序的问题,那就没必要。如果要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那就要考虑钢管对内部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约束作用。